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新生儿如何摆脱黄疸?母乳喂养怎么知道孩子吃饱了?_宝贝_妈妈_乳房

母婴育儿 2024-05-17 浏览(1035) 评论(0)
- N +

据有关统计,90%的新生儿有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在出生后4-5天最强,1-2周内会消失。这主要是由于肝功能不成熟引起的黄疸。如果宝宝奶水少,母乳分泌少,排便少,胆红素就会留在体内,出现黄疸。因此,需要给宝宝多奶多尿来排出胆红素,当宝宝的消化道和肝功能逐渐改善时,胆红素就会慢慢消失。

生理性黄疸出现在2-3天,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发黄但没有尿布。如果宝宝出现黄疸24小时,或者一个月还没有消退,吃奶少,或者发烧呼吸困难,就说明是病理性黄疸。及时带宝宝就医。

黄疸持续2周以上也很可能是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肝脏和胆道有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会突然变白,而是会越来越稀。如果身体突然再次变黄,必须带去看医生。

2、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宝宝脸色越来越黄,精神和食欲都不是特别好,或者体温不稳定,嗜睡,容易尖叫和哭泣等相关情况,就应该去医院检查。

3、仔细观察黄疸的变化:黄疸是从头黄开始的,从脚开始,而眼睛是最早黄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从眼睛开始观察。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看待它,专家建议你可以按压你身体的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是白色的,就没有关系。如果是黄色的,就要注意了。

4、母乳喂养:如果证明是喂养不足引起的黄疸,妈妈一定要勤喂食物,因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会刺激乳汁激素的分泌,乳汁就会分泌得越多。千万不要认为宝宝是吃得不够或者是因为持续黄疸,只要补充水或糖水就可以了。

展开全文

那么产后哺乳应该如何恢复呢?

1、产后应及时排尿:不可使膀胱充气或经常处于充气状态。

2、避免长时间卧位:产后6-8小时,妈妈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并应于次日下床活动,这有利于身体生理功能和体力的恢复,有助于子宫恢复和恶露排出。

3、产后母乳喂养:宝宝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恢复。

4、补充营养:吃一些清淡的流质食物,但营养丰富,如:粥、蔬菜汤、豆腐汤等。,也有利于下奶。还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和预防便秘。

5.不要节食,多运动,营养均衡:如果每天至少吃五种水果、蔬菜和淀粉类食物,可以考虑杂粮,多从鸡肉和鱼肉中吸收蛋白质、谷类和奶制品(牛奶、酸奶和奶酪),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母乳喂养本身也有利于减肥。

那么母乳喂养应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呢?

1.马宝可以仔细倾听婴儿吞咽的声音。如果有吞咽声,一两次呼吸后就会吞咽一次,说明奶水充足,哺乳姿势正确。如果两个乳房都吸10-15分钟,我不怕宝宝不吃宝。

2、吃饱的宝宝很满足,吃完不会哭,心情也比较好。

3.出生1周内的婴儿平均每天排便4次。如果大便呈金黄色,正常排便意味着宝宝吃得很好。如果宝宝大便中有绿色粘液,并且每次排便都很少,并且母乳喂养的次数也很频繁,则意味着宝宝没有吃饱。

5、马宝可以感觉到她的乳房,喂奶前饱满,喂奶后柔软,这表明宝宝吃得很好。

6.看看宝宝的体重增加。如果宝宝每天增重20-30g,就说明宝宝吃饱了。

特别提醒:

1.不要哭,喂:

当婴儿出生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表达各种需求的唯一方式实际上是哭泣。一些新妈妈认为婴儿哭的时候很饿,所以他们很快就给他们喂奶。事实上,很多时候,宝宝哭是因为尿布湿了、需要爱抚、困了或不舒服。

首先你要弄清楚宝宝为什么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则容易导致过度喂养。

2.给乳房足够的刺激:

宝宝出生24小时之后,最好是可以每隔2-3小时进行母乳喂养一次。否则,妈妈的乳房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就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