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人工耳蜗纳入医保让更多孩子重获新“声”

母婴育儿 2024-06-03 浏览(653) 评论(0)
- N +

■社论

鼓励更多地方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是在医保可负担的前提下,展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六一”儿童节当天,国家医保局官微消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新疆、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将未成年人人工耳蜗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帮助听障儿童回归声音世界。

有人担心将人工耳蜗纳入医疗保险。目前人工耳蜗治疗费用为6万元-35万元,医保基金能否承担是关注点之一。然而,听障儿童毕竟是少数。虽然单项费用高,但总费用不高。

如果人工耳蜗成为医保趋势,那些没有纳入医保的地区将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受“医疗场所目录和参保地政策”等跨省异地就医规则的影响,更多的听障儿童势必会前往已出台政策的地区,费用将由参保地根据当地政策支付,从而迫使各地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事实上,无论是将更多罕见病纳入医保,还是鼓励更多地方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都彰显了医保可负担前提下“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人工耳蜗对听障儿童家庭尤为重要。部分省份将其纳入医保后,报销比例可达70%左右。此外,政府对人工耳蜗的专项投入、救助体系和慈善渠道相对畅通,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势必会明显减轻。

更关键的是,越早植入人工耳蜗,孩子的康复效果越好。听觉通路发育的黄金期是在3岁以内。如果听觉通路长期不能接受声音信号的刺激,就会萎缩和功能退化。纳入医保将使更多听障儿童家庭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听力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将产生更好的效果,让更多儿童在听力更清晰的基础上重获新的“声音”。

但人工耳蜗植入属于听力障碍的后期康复,属于三级预防的范畴。更积极有效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作为辅助政策加以推广。

实际上,药物滥用是听力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而致聋。通过孕期跟踪服务,我们将加强孕妇药物特别是耳毒性药物的管理,并增加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力,从而大大减少儿童因用药不当而导致的听力障碍。

当一些家庭知道他们的孩子听力受损时,他们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目前,我国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已达90%以上,但正是这些不到10%的孩子最容易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力争达到尽量不遗漏一人的水平,通过早治疗、早干预、早康复将听力障碍对儿童的影响降到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听障儿童安全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通过医保报销减轻家庭费用负担外,还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为听障儿童家庭送去一系列实惠。

近年来,“全城耳蜗搜索”事件频频发生。人工耳蜗体积小,容易丢失,但价格昂贵。如果丢失后没有找到,孩子的家庭可能会再次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人工耳蜗进入医保后,需要进一步明确是否可以再次享受报销待遇以及报销比例如何确定,使报销政策更加公平合理。

提高听障儿童保护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人工耳蜗得到全国各地的普遍响应,从而平等地给予每个听障儿童家庭更好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医疗保险中植入人工耳蜗本身就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国家医保局在儿童节发布这一内容,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民生福祉的声音需要倾听,美好生活需要讲述。做好惠民工作,让更多的孩子听到世界的声音,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孩子最好的关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