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学校越来越“胆小”。谁被困住了?

母婴育儿 2024-06-14 浏览(399) 评论(0)
- N +

学生受伤不起,学校越来越胆小...最近,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向媒体反映,现在学校经常承担“无限责任”,每个人都“害怕孩子在学校出事,出事就是学校的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学生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但在现实中,往往是只要学生在学校受伤,责任就会归咎于学校。

校园安全是大事,学校当然要尽到责任。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玩耍时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走路扭伤了脚,上体育课擦破了皮...在校园里,即使安全工作做得细致扎实,也很难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感到焦虑和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指责学校也是有失偏颇的。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片来源:新华社。“怕孩子出事,怕家长闹事,怕给自己找麻烦”...迫于压力,许多学校干脆将学生“圈养”起来——课间只允许他们喝水和上厕所十分钟,不允许在走廊逗留,不允许在操场玩耍,甚至只能坐在教室的座位上。一到两点,“课间十分钟”就消失了,许多孩子不得不躲在厕所里聊天。打球、捉迷藏、踢毽子、跳皮筋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是许多人难忘的校园记忆。在这一代孩子中,童年的记忆必须留在厕所里吗?

管理课间和“圈住”学生的事情似乎少了,也没必要各方争执。但因噎废食,一味压制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也背离了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课间要求孩子“再安静一会儿”,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阻碍孩子的正常社交,还会催生越来越多的“小眼镜”“小胖墩”。

安全链不仅束缚了孩子们,也束缚了老师们。一些基层教师反映,现在不仅要教学生知识,他们肩上的“安全负担”越来越重,甚至挤压了正常教学活动的时间。此外,繁重的安全管理任务也催生了形式主义。例如,一些学校通常会制作一些以安全为主题的PPT供班主任向学生展示并上传照片。“但其实很多时候是背景,拍完照就无所谓了。”这样,教学质量仍然受到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家校博弈下的责任困境最终将导致更多损失。

解开这个结的关键是厘清权责。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安全监管,完善相关规则,明确规则,减少纠纷,打消各方顾虑。

此外,各方应相互理解,相向而行。学校应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努力在安全和快乐之间找到平衡。家长也要把户外活动的可控风险作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遇事冷静理性。毕竟,阳光下的笑声总比躲在厕所里搞“谍战课间活动”要好,对吧?

课间的快乐十分钟也是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理性守护安全,加强沟通理解,学生将收获更丰富的校园生活和更健康的身心。

撰稿:超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