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明路:当前,加快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迫在眉睫。

母婴育儿 2024-06-27 浏览(187) 评论(0)
- N +

可以说,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就业地入学已经相当迫切。

面向未来,中国要建设人力资本大国,保持中速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方面必须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劳动力在地区间和城乡间的配置效率。

要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就必须加快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入学专项行动的通知(2024年)》,明确提出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非常及时。

通知明确提出,要“保障特殊群体入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辍学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入学保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量入为出、尽力而为。重点包括:是否完善和落实辍学长效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各方法律责任,更新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疑似辍学和辍学学生信息,加强劝返复学工作;是否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精简入学证明材料,巩固并稳步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的比例;能否从法律上保证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随班就读;是否为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实际无人照管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入学户口,完善与公安、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

上述政策的背景是,中国有庞大的流动儿童。《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0-18岁流动儿童人数达到7109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3.88%,比2010年的3581万人翻了近一番。流动人口子女在所居住的城市入学仍有诸多限制。教育部2015-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农民工子女小学入学人数不断下降,从2015年的183.5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159.1万人。

流动人口的家乡仍然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他们在父母的地方入学和参加高考受到许多限制。虽然2015年至2021年教育统计中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在校生人数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从2015年的2020万下降到2021年的1199万。然而,在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的过程中,随迁子女的规模并没有同步增加,所以迅速减少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多地变成了流动人口家乡的“城镇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和区域经济集中发展带来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流动。而我们长期以来实行的公共服务政策,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政策,主要是看一个孩子有没有本地户籍来决定他能不能入学。

近年来,各级政府下大力气解决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在一些小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基本无障碍,但在一些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子女入学政策主要以父母积分为主。这客观上导致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大城市工作,孩子却只能呆在家里。去年浙江和江苏,除了杭州、南京、苏州,其他地区已经全面放开落户,大量外来人口带着孩子离开家乡,落户并在当地学校就读。这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的一种误解,即目前城市化没有动力。其实只要能在体制上做进一步的改革,城镇化是可以释放制度红利的。

可以说,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就业地入学已经相当迫切。

首先,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身心健康、营养状况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其次,中国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大国。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力资源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留守儿童长大后,一方面其人力资源水平可能不适应经济现代化的需要,同时其童年成长环境也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再次,目前服务业的就业比例远远超过制造业。作者和同事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农村人进入城市越早,在城市获得服务业工作的机会就越多,收入也越高。换句话说,如果能尽快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能让孩子尽快进入城市,以顺应现代化的潮流,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入学还可以促进有效投资和消费。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新建学校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问题,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可持续需求的投资。从消费的角度来说,孩子留在老家,在城市工作的父母需要汇款回老家,实际上会制约全家的消费。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月消费以1000-1999元为主,整体消费较低。促进家庭团聚可以发挥消费的规模效应。不仅如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会让流动人口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他们可以大胆增加消费,尤其是一些耐用消费品。这是宏观消费促进和微观家庭福利的双赢结果。

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就业地平等入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人口流入地需要新建大量学校来增加学位。这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在外来人口多的大城市,因为出生率下降,一些学校开始招生。所以,现在是大幅度降低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门槛的最好时机,既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又能避免学校资源浪费。

当然,因为不可能一下子实现所有留守儿童随父母搬到学校的目标,所以还是要多关注留在家里的孩子。同时,一些留守儿童童年时随父母到国外生活学习,但到了一定阶段又回到家乡读书,这些孩子很难融入家乡的教育体系。有学者观察到,一些留守儿童回到家乡后不会说家乡话,被认为是外来儿童,甚至遭受校园欺凌。对于留守儿童和返乡儿童,社会各界要在教育和身心健康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楼对本文有贡献。)

CBN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说心里话》。

标签: